日本小学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特点及其启示 ———以东京都大田区矢口小学六年级“新矢口渡调查”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2023-01-03 03:01

日本小学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特点及其启示

———以东京都大田区矢口小学六年级“新矢口渡调查”为例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及价值备受关注。本文以东京都大田区矢口小学六年级的新矢口渡调查为例, 通过对矢口小学六年级学生新矢口渡调查活动的组织、实施及评价过程的考察, 分析了日本小学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以期为我国中小学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日本小学;综合性学习;实施特点

  一、日本矢口小学综合学习活动“走向明天———新矢口渡调查计划”概况

  矢口小学是日本东京都大田区的一所区立小学, 2005 年受文部科学省指定, 开始致力于实施小、中一贯制教育。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矢口小学六年级展开, 活动场所主要在矢口渡。主题为“热爱家乡, 振兴矢口渡” 。本次活动的核心是制作“渡船” 。整个计划由“造船”“制作特产”“影像制作”三种活动构成, 这三种活动是相互关联的。其目的一方面是通过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自然、传统、特色等, 增强学生的故乡意识和对故乡的自豪感。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并完成相互关联的制作活动, 使学生从中掌握一定的技能, 并在活动中感受到实现个人目标的喜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实现感、自我价值感,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生活能力。此次活动全部由学生设计、制作。在造船的开始阶段, 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必要的技能。他们掌握的技能主要是画图和手工, 而造船要求学生能使用锯、锤子、电锯、电钻等工具。由于学生没有使用工具的经验, 因此在设计完成以后, 学生首先要集中精力观察教师的做法, 然后开始进入自行制作阶段。学生的技术随着对制作过程的适应也慢慢地变杨淑萍等:日本小学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特点及其启示——— 以东京都大田区矢口小学六年级“新矢口渡调查” 为例得熟练起来。也许是由于集中注意的原因, 没有发生学生受伤之类的事故。有时, 造船作业连续4 个小时左右, 学生都是自己扫除、收拾工具, 在其他年级看不到的自理行为, 在他们身上都体现出来了。特产制作活动主要以“商品开发”为主线展开。通过体验, 使学生了解身边的商品是以怎样的设想制作出来的。制作家乡的特产虽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但是通过了解家乡, 了解历史, 解决了制作特产的难题。同时与朋友合作克服困难, 培养了学生“只要做就一定行”的信念。可以说, 通过特产制作活动强化了学生热爱家乡、发展家乡经济的热情。影像制作的任务是制作长篇的纪实作品, 是利用五年级时在影像制作活动中掌握的技术基础上来完成。由于摄影的录像带数量庞大, 给编辑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学生通过与同伴合作、坚持完成作业的活动过程, 使这种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困难的体验融入孩子们的个性品质,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综合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对自然、社会的体验,活动的评价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学生获得的结果和体验的过程。填写回顾卡是学生对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回顾, 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 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 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 达到了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教师作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无论自己是否擅长的领域, 都应该与学生们共同投入、共同学习, 把学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学生为了完成制作, 必须与同学、老师、社会人士等进行合作, 综合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 学会了制作船模、造船、制作特产的技术, 提高了影像制作水平, 强化了自主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这次制作大型作品的过程中,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体验到了“把想象变成现实”的乐趣。

二、日本综合学习活动的特点

(一)活动目标特点

在综合学习活动目标设定上应突出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目标的“必然性”和“可实现性” 。

1 .必然性。

新矢口渡调查计划是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兴趣基础之上的, 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因此活动的开展是基于学生兴趣之上的必然。同时, 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 生成建设理想环境的愿望, 这些培养目标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因此活动的展开又是基于教育需要的必然。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之间联系的必然性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出发点。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必然性联系,这些必然性联系在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审议报告中也有体现:从“依据学生的兴趣、关注等展开学习”出发, “培育自主寻找课题、自主学习、自主判断、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掌握信息收集方法、调查方法、归纳方法、报告、发表、讨论的方法等, 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促使学生深化对人生观的思考, 联系和深化各学科中掌握的知识、技能, 使之能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发挥综合作用。”

2 .可实现性。

矢口小学综合性学习活动所制定的目标都是基于以往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而设定的, 相对以往的目标难度有所提高, 但通过学生努力, 最终得以完成, 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学科教学活动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建立在学生直接经验基础之上, 强调学生对自然、社会的体验, 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观察、思考、实验, 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侧重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而这些都要建立在活动目标可实现的基础上。只有目标具有可实现性, 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去体验、去行动, 才能够获得成就感。但可实现并不意味着轻而易举便能够实现, 要立足于学生目前的能力水平, 在此基础上设定需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活动内容特点

1 .教育性。

根据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审议报告, 创设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旨为“适应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 充分地发挥学校自身的创造性, 展开有特色的教育活动” , “根据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等`生存能力 是权衡人的发展能力的观点, 为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地应对国际化、信息化等社会变化的素质和能力, 展开超越学科框架的、横向的、综合性的学习,以使教育课程能够顺利实施。”因此, 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学校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形式, 其实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 其内容的选择必然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矢口小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其具体内容的选择及其活动本身所反映的主旨来看都遵从了教育性原则。

2 .非限定性。

新矢口渡调查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往年的相关活动来确定, 活动课题并没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日本以“各学校适应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 充分发挥学校的创造性, 展开有特色的教育活动”为主旨, “内容不应是限定的”[ 1] 。这种非限定性体现了综合性学习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正如藤井千春所说:“孩子们每天面对的是单一的面孔, 接受的是同一个人或者极少数人的价值观念和准则, 孩子们缺乏行为模仿的榜样, 思想上难以形成多元化, 而他们面对的却是纷繁复杂的社会, 各种价值准则交融的社会文化, 茫然而缺乏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标准, 不懂得从多方面的视角看问题, 这是否成为他们需要面对的最大困惑, 而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化则成为产生这种困惑的根源所在。我们一直以一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试图培养孩子们开放的、系统的思想。综合学习实践是实现21 世纪新型学校教育的核心支柱。”[ 2] 13

3 .地域性。

新矢口渡调查计划紧紧围绕矢口渡地区的历史、传统及民俗展开。渡船曾经是矢口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 如今已没有造渡船的人了, 只是在大田区的博物馆里可以看到独木舟, 因此“渡船的再现”成为活动内容之一。矢口地区流传着关于新田神社的故事, 学生们通过了解历史最后确定以开发新特产、制作新田神社家徽样子的“武之心”点心,作为活动内容的一部分。可见, 矢口小学六年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紧密围绕当地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展开, 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矢口小学自身的文化特色。

4 .关联性。

新矢口渡调查计划的第三个活动内容是影像制作。影像制作在五年级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也做过, 但这次制作长篇的纪实作品体现了活动内容在纵向上的关联。同时, 活动的三项主要内容“造船”“制作特产”“影像制作”是围绕如何振兴矢口渡而展开的, 培养了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关注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与相关学科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 体现了活动内容在横向上与学科课程的关联, 它们既是对学习对象、对既有的知识的综合, 又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同时, 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形态看, 这部分的内容以学生既有的经验为起点, 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因而具有强烈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特点, 是对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的一种综合, 体现出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内容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纵向上的关联符合认知能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 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加强活动内容与学科学习的关联性是解决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学科课程、学生学力等关系问题的一种方法,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实践其他学科课程所学知识的场所, 能够使学生在其他学科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得以灵活运用和内化[ 3] 。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掌握文化的同时发展自我的能力。这种能力与其说是在综合性学习中形成的, 不如说是学校教育本身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必须把学科学习与综合性学习联系起来[ 4] 。

(三)活动组织特点

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题时应综合考虑“人、场所、时间” 三个要素:人———通过学习活动遇到的教师、希望让学生接触到的人物、学习活动中的关键人物;场所———学生活动的环境、举行活动场所的适宜性;时间———必要的活动时间、学生的发展阶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注重四个要领, 即活动的“情境性”“生成性”“共鸣性”“互动性” 。

1.情境性。

新矢口渡调查计划中制造渡船、制作新特产等活动的开展都是在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中,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过程展开的, 而不是在虚拟的课堂背景中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同于学科课程存在的从专家研发到学生获得体验、学到知识的纵向逻辑层级关系, 它是发生在横向的、交错的、统整的生活情境之中, 由教师、学生、社会人士等形成共同体一起去发

现、去体验的活动形式。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的展开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但是这些方法和步骤都是在一定情境中运用并发挥作用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历史和现实, 因而活动的展开有不同的情境。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总是在一定情境中的内容, 它产生于情境, 并在一定情境中被学生所接纳[ 5] 。

2.生成性。

新矢口渡调查计划在其开展过程中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学生没有掌握造船的必要技术, 做点心涂抹巧克力时一次又一次失败, 制作影像比预料要难很多。这些问题都是随着活动的展开和深入不断生成的, 没有事先的安排和预设, 而问题的解决没有固定的、可参照的方法, 只有活动主体不断探索才能生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正是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养成了自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了“学习是利用自己的力量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观。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生成性打破了传输带式的学习观———这种观念认为让学生学习就是把学生放在传输带上, 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像组装部件一样装在学生身上。基于这种学习观, 即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技能, 也不会形成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动机和欲望, 不了解在现实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生成性使学生明确解决现实问题到底需要哪些新的知识和技能, 使综合性学习活动从观念走向现实, 让学生自己面对学习过程, 为学生提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获取经验的机会。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相互融合中建构知识, 从根本上扭转单纯的活动或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 真正达到“从做中学”的教育目的。

3.共鸣性。

矢口小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除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有所提高之外, 教师也在活动中与学生们共同投入、共同学习, 把学生们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在给船起名字的时候, 教师提议将“ 魂心”改为“魂真”或“魂进” , 通过商讨, 最终采纳学生们最初的意愿;在做点心时, 教师也跟大家分享“武之心”的宣传语———“吃了武之心, 心就会变坚强” , 强化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的心灵感受。日本在2002 年开始实施的“ 新学习指导要领”中明确提出, “在综合性学习时间里, 各学校的教师要在课程改革方面不断创新, 不断向学生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 并把丰富多彩的现代社会变成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时也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参与其中, 共同经历、共同分享。

4.互动性。

矢口小学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充分发掘社会资源, 寻求相关社会组织和人

员的帮助, 在多方面支持和参与下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如在制造渡船时得到了独木舟俱乐部的支持, 在进行进水仪式时, 除了学生外还有保护者、地区居民等人参加。同时, 矢口小学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也在矢口文化节上向社会展示, 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 形成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同于学科课程, 其本身具有开放性特征。它面向生活世界, 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会, 这使得活动本身不可能完全在学校内完成, 要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 争取多方面支持, 为学生建立更加广泛的实践平台, 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在获得社会多方面支持的同时, 也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以更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回馈给社会,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促进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四)活动评价特点

1.自主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On the Implementation Features and Their Enlightenments of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Activities in Japanese Primary Schools

———A Case Study of the “New Yagutsi Dis trict Invest igation”of the Six th Grade in Yagutsi Primary S chool in Ota , Tokyo

Kristofer K. Berg ,YANG Shu-ping ,  LI De-xian

(S chool o f Education ,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 Dalian 116029 ,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ur riculum reform , theim pleme ntation and value of comprehensive study activities a ttract muchattention .This thesis takes a case study o f the New Yagutsi Dist rict Inv estiga tion of the Sixth Grade in Otayag utsi PrimarySchoo l in Toky o , studies the organization , implementatio n and ev aluatio n of this investig atio n and a nalyses the featur es of comprehensivestudy activities in Japane se primary schools so as to provide a necessary reference to effectiv ely develop comprehe nsive practice in Chines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

Key words:Japane se primary schools ;comprehensive study ;im plementation features

Globalization has made a tremendous impact on all spheres of our life andeducation is no exception. The growing demands of globalization have givenContinuou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Primary Schools

Mary Vineetha Thomas

Research Scholar , Centre of Advanced Study in Education (CASE), FEPThe M.S University of Baroda,Vadodara, Gujarat. Email: viineethaa@yahoo.co.inrise to a lot of challenges in education especially o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omeet these growing demands a lot of changes are being made in the field ofeducation and one such change is in the field of learner evaluation. Evaluation

is widely acknowledged as a powerful mean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education. It plays a key role in deciding what the learners learn and what theteachers teach in schools. Effectively planned evaluation can promote learning,build confidence and develop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as activelearners. The introduction of Continuou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CE)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ajor steps taken in this regard to improveand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learner evaluation. Continuous evaluation is anapproach that would capture the full range of learners performance.CCE willlead to diagnosis, remedi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learning. Teachers andadministrators would thus be able to assess learners progress and would havetime to correct the problems. According to National Curriculum Framework(NCF, 2005) CCE has frequently been cited as the only meaningful kind ofevaluation and it also requires much more careful thinking through aboutwhen it is to be employed in a system effectively. Such evaluation places a lot of demand on teachers time and ability to maintain meticulous records if it is to be meaningfully executed and if it is to have any reliability as an assessment.CCE has of course been implemented in various parts of our country but towhat extent it is actually and effectively being implemented has to be foundout.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n attempt to study CCE and its implementationin Government schools of Ernakulam district, Kerala.

CONTINUOU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CE)CCE refers to a system of school-based evaluation of students that covers allaspects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The continuous aspect of CCE takes care forcontinual and periodicity of evaluation. Continual means assessment ofstudents in the beginning of instructions (placement evaluation) andassessment during the instructional process (formative evaluation) doneinformally using multiple techniques of evaluation. Periodicity means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done frequently at the end of unit/term(summative) using criterion referenced tests and employing multipletechniques of evaluation.

The comprehensive component of CCE takes care of assessment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s personality. It includes assessment inscholastic as well as co-scholastic aspects of the pupils growth. Scholasticaspects include curricular areas or subject specific areas, whereas co- scholasticaspects include co- curricular and personal social qualities, interest, attitudesand values.

Assessment in scholastic areas is done informally and formally usingImplementation of Continuou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169multiple techniques of evaluation continually and periodically. The diagnosticevaluation takes place at the end of unit/ term test. The causes of poorperformance in some units are diagnosed using diagnostic tests. These arepurposefully re-mediated by giving interventions followed by retesting.Assessment in co-scholastic areas is done using multiple techniques on thebasis of identified criteria, while assessment in social and personal qualities isdone using behavior indicators for various interests, values, attitudes etc.

As per CBSE (2011) the scholastic and co scholastic assessments should beas follows:

SCHOLASTIC ASSESSMENT

(a) Formative assessment

lProjects

lQuizzes

lResearch work

lAssignments

lConversation skills

lOral questions

(b) Summative assessment

lWritten – end of term

l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short answer, long answer

lFlexible timing

CO- SCHOLASTIC ASSESSMENT

(a) Life skills

(b) Thinking skills

lCreative Thinking

lCritical Thinking

lProblem Solving

lDecision Making

(c) Social Skills

lCommunication Skills

lInterpersonal Skills

(d) Emotional Skills

lDealing With Emotions

lDealing with stress

lSelf awareness

(e) Values

(f) Attitude towards

l Teachers

170 R.G. Kothari and Mary Vineetha Thomas

Implementation of Continuou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171

l Students/peers

l School programmes

l Environment

(g) Co-curricular activities

(h) Creative and literary acti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84299],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